《资治通鉴》第八十六卷 晋纪八 西晋·晋惠帝光熙元年(丙寅,公元306年) 【原文】 西阳夷寇江夏,太守杨珉请督将议之。诸将争献方略,骑督朱伺独不言。珉曰:“硃将军何以不言?”伺曰:“诸人以舌击贼,伺惟以力耳。”珉又问:“将军前后击贼,何以常胜?”伺曰:“两敌共对,惟当忍之;彼不能忍,我能忍,是以胜耳。”珉善之。 【译文】 西阳夷人进犯江夏,太守杨珉请军事官员商讨对策,官员们争相提出计策,只有骑督朱伺一个人默不作声。杨珉说:“朱将军为什么不说话?”朱伺说:“大家都是用口舌攻打贼寇,我只靠力量罢...
《资治通鉴》第八十六卷 晋纪八
西晋·晋惠帝光熙元年(丙寅,公元306年)
【原文】
西阳夷寇江夏,太守杨珉请督将议之。诸将争献方略,骑督朱伺独不言。珉曰:“硃将军何以不言?”伺曰:“诸人以舌击贼,伺惟以力耳。”珉又问:“将军前后击贼,何以常胜?”伺曰:“两敌共对,惟当忍之;彼不能忍,我能忍,是以胜耳。”珉善之。
【译文】
西阳夷人进犯江夏,太守杨珉请军事官员商讨对策,官员们争相提出计策,只有骑督朱伺一个人默不作声。杨珉说:“朱将军为什么不说话?”朱伺说:“大家都是用口舌攻打贼寇,我只靠力量罢了。”杨珉说:“将军前后几次攻打贼寇,为什么能够常胜不败?”朱伺说:“两军对垒,只应当忍耐,对方不能够忍耐,而我能忍耐,所以能够战胜他们。”杨珉认为很对。
【闲扯】
职场里面有句话叫:
会干的不如会写的,会写的不如会说的。
是不是真这样,我觉得吧,肯定多少有道理,但不见得完全都如此。
不过我就属于会干、会写,但说的不多的那种,至于说,不是我不会,而是觉得没太多必要。
上面材料的几个主要人物在历史上并不知名,但是司马光在写《资治通鉴》的时候把这一段材料放进去了,说明这个材料本身就非常值得品味。
《资治通鉴》是写给皇帝的看的,而司马光一定是希望通过这篇文章阐述一些东西,俗称夹带私货。
上面的材料,江夏太守杨珉把手底下人叫来开会,讨论清理贼寇。
会议上众人热烈讨论纷纷建言献策,唯独朱伺不讲话。
这个朱伺也算是有两把刷子的,他是之前文章几次提到的陶侃的父亲陶丹的部下,算是有渊源。
朱伺这个人《晋书》记载是比较谦逊的,也就是说性子温和不争不抢,而在上面材料也体现了出来。
一般来说,这种人要么就是性格软弱,要么就是有真本事且格局很大。
朱伺的沉默让领导杨珉很好奇,问他为什么不说话。
伺曰:“诸人以舌击贼,伺惟以力耳。”
说实话,朱伺这话有点得罪人,就相当于说别人都是动嘴皮子,而他却是在真干事。
当然,也可以理解为朱伺的意思是“我只晓得干,不会说。”
杨珉继续问题:为什么朱伺前几次打贼寇都是常胜不败。
杨珉能问出这个问题,说明他这个人平时还是比较管事的,知道手底下这些人的成色如何。
既然朱伺每次都打赢,说明人家真是有两把刷子,而不是单纯认为自己领导有方。
深入的问一问这个常胜将军的意见,保准没错。
这个思路其实也可以沿用在生活里面。
比如,有些人在复杂环境多年屹立不倒,那肯定有过人之处,你得多看多学习。
还比如,有些人做事从来不出错,那肯定是深谙规则,你可以多请教。
朱伺的回答非常有意思:
两敌共对,惟当忍之;彼不能忍,我能忍,是以胜耳。
这种说法不新鲜,无非就是打仗的时候先确保自己不失败或尽可能少损失,然后和对手耗着,把他耗的坐不住了,等对手犯错了再一鼓作气取胜。
这种玩法,就是拼一个主将的气度和耐心。
讲是容易,但你真要做起来,就不见的容易了。
比如,对手骂你挑你情绪,你忍得住?
比如,领导催促赶紧出兵赶紧干,你忍得住?
比如,对手步步紧逼,蚕食你的空间,你忍的住?
比如,局面僵持许久不动,你忍的住?
比如,你的同事各种骚操作影响你,你忍得住?
忍不住是因为情绪诱导你在做决定,你总想做点什么来消除情绪。
而忍得住不是你脾气好,是因为你回归到了事情本质,你只看现在做时机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。
这两点是关键的关键,请记住,做决策的时候,你最好思考一下,你到底是就事论事,还是因为情绪上头。
这是朱伺的打法,杨珉听朱伺如此说之后,觉得很有道理。
如果到这里,以上分析没有任何亮点和可取之处。
真正的重点在于,朱伺这个常胜将军的内涵与意义是什么?
或者说朱伺在杨珉的眼中代表什么?
在我看来,代表着兜底,而兜底,是所有职场中人最高级的能力。
【闲扯】
有句话这样说的,职场里面,你希望领导给你兜底,但实际上绝大多数领导心里都是没底的,他比你还需要有人为他来兜底。
之前文章提到了生态位,决策是生态位之一,执行同样也是一个生态位。
现实情况的决策,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牛逼,更没有什么决胜千里之外,掏出个锦囊就如何如何。
绝大多的决策,正确率不足30%。
这个不是我说的,是某个大V说的,我只是把他的观点拿过来。
而我觉得这个观点正确,因为我自己对照着统计聊一下我过往单位的决策正确率,基本上还不到20%。
你可能会觉的,既然决策成功率这么低,那这些企业为啥还活的好好的?
神奇的地方就在这里,你别看正确率不足20%,但最后普遍都出结果了。
所以,要我说,真正决定结果的是执行。
通俗的来说就是,领导决策了,你去做了,但做的时候你发现,领导的决策就是扯淡,就是一个封面漂亮的ppt,里面全是屎。
但你能把这坨屎,给捏成一朵花,完美达到预期成果。
这叫什么?这就叫你给领导兜底了。
所以你在看杨珉下面,那些嘴上balabala的人和朱伺谁更牛逼?
和你说这个,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做法策略。
只是告诉你三个反常识事实。
第一个事实,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,绝大多数决策本质上来说正确率都不高。
第二个事实,所谓老板领导讲的执行力,不是你埋头去干,而是以结果为导向,别管给你安排什么事、做什么决策,他只想看到你做到了结果效果。
第三个事实,领导需要有人给他兜底的需求仅次于他对他所在位置权力安全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